我們總是在想,今天我要在哪里,和什么樣的人,做什么樣的事,期待一個如何的結果,或者只是為這個結果做著準備。
我們也總在想,不要貪念過去,不要記得悲傷,不要變得文藝,不要裝成2b,可是當我們這么想時,我們已然掉進了上述狀態的深淵。
我們看一個人,看他身份變遷華麗轉身,卻浮躁地根本不想了解背后的故事;我們看整個世界,看今天物價飛漲、明天樓盤開業、后天股票下跌,卻茫然地對身邊切合實際的信息熟視無睹。
就連我們看自己,都是主觀地接受,客觀地逃避。不去思考,永遠完成不了量變引發的質變。
這樣的想法,一直伴隨我的大學生活。
有人說,大學不談一場戀愛是可惜的,說什么是必修課。你妹啊,這是什么無敵邏輯啊。這就像你玩游戲時規定你一定要帶一個基友,哥單刷副本打打醬油逛逛市場什么的不行么,選擇怎么玩游戲、選擇什么時候談戀愛,這不是范疇之內必須做的事好么……
說感情這事,真是毫無新意,如果不想,又棄之可惜。很多人在一起就是僅僅為一時的感覺,然后燈光一暗,火花熄滅,就一大堆理由,什么不理解不珍惜不成熟……其實很簡單,就是不再愛你了。沒人能說得清楚這種糾結,就好像你自己也說不清楚當初為什么會喜歡他一樣。
就在我思考身邊分分合合的現象時,身邊的人開始為衡量實習工作還是考研這事兒發愁了。以往那些拿著檔案袋奔走于各棟教學樓的畢業生,是我最喜歡觀察的對象,焦慮、放松、匆忙、悠閑、胸有成竹、患得患失......就像一個悲喜劇,要命的是,隨著時間推移,我發現我還有一年也要面對這樣的事情。我終究沒有逃過大學里感情的折磨,同時畢業的壓力讓我遲早要忘記那些折磨。本文出自經典文章閱讀網,愛讀文(http://www.siquanlvzhi.com)
其實這兩年,生活多多少少發生了一些變化,有潛移默化的,也有翻天覆地的。老爸來短信說:大學結識了更多的人,從他們身上學習也好借鑒也好對比也好合作也好,你都應該有更實際的夢想了。
如果我說三年前,我就在做這樣的夢了,那估計沒人敢說我不成熟。三年了,到這一天,雖然朋友多起來,我卻還是習慣和特定的幾個人談談心,那種不喜歡搭理人,也沒什么人搭理的感覺更明顯了。
以至于,我明白了自己不擅長做什么,也能很明白自己必須要如何做才能在不擅長的處境里反敗為勝。譬如我在一個下午,被一個同學拉著聊天,我就這么聽著,偶爾發表一下搜腸刮肚而來的只言片語,同學對我的感慨相當贊同。回來我對自己說:“你一定很辛苦吧。”不,不,你得這么想:別人找你聊天,是對你的信任,對你的肯定。我可以把它想成很自得其樂或者是臭美的事,這是我反敗為勝的一個經典案例。
其實說話不辛苦,辛苦的是如何讓身邊的人覺得我本人不會比他們想象中差。也許有人覺得這樣活得太累、太現實,我能有什么解釋的呢,誰活著早晚有一天得明白。
做作業,寫報告,迎考試,是一段很忙的日子。
相關文章推薦:
(責任編輯:caiyue)